回首頁

  緣起

  為關懷鄉土,探索故鄉人文,以今日月眉糖廠為出發點,循歷史之軌跡逐步探索糖廠的過去、現況與未來的發展方向。

  探索方法〜

  從文獻探討開始,先大約了解糖業文化的過往與暫定研究方向。再透過人物訪談與實地勘察、現場訪問等方式逐步進入月眉糖廠甜蜜的糖世界。

  探索過程〜

光復時攝於月眉糖廠的糖廠幹部張爺爺是中排左起第五人 張爺爺鉅細靡遺的解說 張爺爺說當時戴上這個臺糖徽章可是到處吃得開呦
  • 文獻探討

    • 文獻資料室

    • 后里鄉誌

    • 台糖五十周年紀念

  • 訪問張烏定張爺爺

  • 實地探勘月眉糖廠

  • 訪問潘建宏經理

  • 張烏定爺爺陪我們實地走訪

  • 資料整理與網站架設

  文獻探討與訪問探勘〜

   看似辛苦,實則充滿意義與樂趣,到「文化中心」文獻資料室挖掘出許多寶貴的糖業歷史。「第一憨,種甘蔗, 給會社磅」「三個保正,八十斤」,當時一句流行語道出當時蔗農受壓榨的辛酸無奈。到后里張爺爺家訪問(月眉糖廠前農經股長,已屆八十高壽),主人家熱烈的招待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解說更令人感受到無限溫暖。特別感念張爺爺的公子后里國小張文彥主任當日替我們大家準備了十分舒服的環境,並且在客廳以單槍投影機做簡報,使在座師生了解月眉糖廠光復後發展情形,張主任於民國七十四年曾拍攝過當時月眉糖廠與月眉山(現已成為月眉育樂世界),使我們有緣窺見月眉山蔗園的原始面貌,真是幸運之至,當日張主任夫人也為了我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至今齒頰留香。 

    當然,建立了一些概念與感覺後,就需實地拜訪月眉糖廠,月眉糖廠建廠於民國前三年,迄今已近百年,於民國八十八年停止製糖,糖廠歷經滄桑,全盛期附近村落居民幾乎皆賴以為生,原料甘蔗區分佈台中縣及苗栗縣二十餘鄉鎮,契作面積達一二三0公頃 ,壓榨量每日1570公噸,可以說富甲一方。今日於寒風颼颼中重返月眉,破舊班駁的房舍、蕭條的景象、到處散落腐蝕的蔗耕機械,三三兩兩的遊客,在在令人感受到月眉的輝煌已成過往了,但其實月眉並非就真的「一蹶不振」,與其沉緬過去,不如積極面向未來,月眉仍努力地再創新氣象,所以「月眉觀光糖廠」的大名就漸漸名聞遐邇了。

荒煙蔓草間的蔗耕機械1 荒煙蔓草間的蔗耕機械2 已停擺的運蔗車
糖手屋店長專訪 咦 防空洞 鬼針草真討厭啊

訪問潘建宏經理〜

針對現況與未來發展我們也特別訪問月眉觀光糖廠休閒事業部經理潘建宏先生,潘經理面對月眉現況也展望諸多無奈,經費短絀、人員缺乏,月眉只能坐等客人上門,然而,在困境中找出路是潘經理的一貫作風,所以他已向臺糖公司提出企劃案,內容乃是針對月眉糖業文化館的籌設,果能獲得實行,那麼月眉的未來仍是璀璨的。

 

潘經理談月眉現況及未來 糖手屋咖啡屋 專訪店長 月眉曾副理也幫忙說明

 

學生們向潘經理挖寶 潘經理對月眉未來充滿樂觀 感謝潘經理受訪

張烏定爺爺陪我們走訪月眉糖廠〜

  研究過程陸續碰到一些難解的問題。比如說有許多廢棄的機械與倉庫之類,只好先拍下來拜訪張爺爺幫我們解答。後來張爺爺乾脆說帶我們親自走訪。我們一聽當然喜出望外了,先前擔心張爺爺已八十高齡,自不敢勞動他了,既然張爺爺老當益壯,我們擔心也是多于了。此行極有收穫,透過張爺爺現場說明使我們對於月眉糖廠有深一層的認識了。張爺爺果然健步如飛,喊腿痠的反倒是這些十幾歲的小孩了,真丟臉!

採收時期採收機未回糖廠人員居住地方 廠區堆高甘蔗入輸送帶 張爺爺陪我們走訪

 

文字方塊: 月眉糖廠主題教學網站首頁